动画艺术学院

动画艺术学院
School of Animation Art
动画专业是我院的主导专业,2017年1月,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2017-2018)》本科专业排名中,我校动画专业被列为全国同类专业第一名。2018年、2019年,2020年本专业连续三年被教育部及社会各界公认的第三方权威评测机构—艾瑞深研究院中国校友会网评价:吉林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在中国艺术类大学动画专业排名六星第一。动画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吉林省高校“十二五” 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

动画艺术学院学术活动系列报道 --“神格至人格——中国动画电影中 神怪形象的演变规律与特征”讲座

上传时间:2022-11-29

发布者:dhxy

阅读:

神话志怪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哲学性。如何将神怪这份瑰宝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动画艺术学院于20221126日上午1000邀请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隋津云教授,开展以“神格至人格——中国动画电影中神怪形象的演变规律与特征”为主题的线上讲座。吉林动画学院动画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孙淑梅、副院长孙赞、动画艺术学院教师及学生参与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吉林动画学院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孙赞主持,孙赞副院长与孙淑梅常务副院长对隋津云教授能在周末抽出宝贵时间为吉动师生进行讲座表示感谢,孙赞副院长首先介绍本次讲座出席人员,并向在场师生介绍隋津云教授。

吉林动画学院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孙赞(左)和常务副院长孙淑梅(右)

隋津云,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博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第六批”四个一批”人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动漫艺委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创作36集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故事动画系列片《明德中华》,创作《昼夜》、《爷爷在天上》、《善用其心》、《爱在身边》等多部动画短片,荣获国际国内60余项大奖,指导学生创作获奖40余项。

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博士,隋津云教授

隋教授也对受到邀请讲座表示感谢,在场学生很多即将成为动画导演或进入毕业创作环节,今后也会在中国历史宝库中寻找适合的题材来进行创作。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如今,人们对神话、神怪形象热情始终不减,也是创作者改编首选题材,因此了解其演变规律与特征十分重要。

教授首先以《大圣归来》作为开篇,该片打开了中国动画市场,引发中国观众对传统的故事的高度关注,而事实上我国对神怪题材早已有所涉猎。1941年的铁扇公主是我国第一部神怪题材长篇动画,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神怪题材就此成为中国动漫影视的一个风向标。

我国目前热门神怪形象作品

1949年到1990年期间,中国神话对中国动画创作具有引导性作用,神怪题材始终是动画电影导演所关注的热点。近年我国神怪题材动画电影也大幅度增加,教授对目前市场出现的神怪形象做出初步统计,展示今后市场热门神怪题材的发展动向。同时教授通过昔日动画中的神怪形象与如今作出对比,如今的动画神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西化特征,如今动画神怪形象的转变也值得思考,是否我们本身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逐渐失去了对本土神怪形象的保持。

2015-2020年神怪形象出现次数统计

隋教授还以大圣以及哪吒、红孩儿的形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展示时代对于角色的影响,以及所讲述的故事背景对角色塑造上的影响,教授以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来说明如今神怪形象的人格投影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正因角色从神走向人,其性格复杂多变,也就成了吸引人们的主要因素。

神怪形象的改变

隋教授表示,研究神怪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走向世界,作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把握自身灵魂,创造属于中国文化的形象,将自身经验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扬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位动画创作者肩负的使命。

隋津云教授讲解细致,举例丰富,通过数据、图例等方式为师生直观的展现了我国神怪形象的具体转变,教授学识丰富也令在场师生赞叹,学生们纷纷感谢隋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

讲座最后,孙赞副院长对隋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再次与常务副院长孙淑梅一起对隋教授带来精彩的讲座表示感谢。动画既是面向儿童同样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中国动画影片创作应建立在我们自由文化的基础上,未来的创作也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宣传中国文化。

  

动画艺术学院

20221126